【魯鳳】禮明樂備:清甜心求包養網代闕里孔廟的祭奠禮器


禮明樂備:清代闕里孔廟包養心得的祭奠禮器

作者:魯鳳

來源:《走進孔子》2023年第4期

 

禮器,指現代在祭奠、喪葬、宴饗等禮儀活動中應用的器物,是禮的一種內在表現情勢。就文廟祭奠來說,重要指祭器和樂器。闕里孔廟長期包養是祭奠孔子的廟宇,來源較早,禮器較全備,是研討現代祭禮文明的主要載體。本文依據《孔府檔案》等相關史料,對清代闕里孔廟祭奠禮器的數量、來源、治理等情況進行梳理,以管窺當時祀典之盛況。

 

一、祭奠禮包養違法器的數量

 

包養平台《禮記·祭統》云:“凡天之所生,地之所長,包養甜心茍可薦者,莫不咸在,示盡物也。外則盡物,內則盡志,此祭之心也。”前人重視祭奠,并以物品的多寡、器物的幾多等來權衡對神靈的誠敬之心。闕里孔廟是祭奠孔子的廟宇,早在漢代時就已有了較為齊備的祭奠禮器。漢代之后,祭孔升為國家祀典,在歷代王朝推動下,所用禮器不斷豐富發展,至清代達到頂峰。

 

 

 

包養sd禮記》書影

 

闕里孔廟的祭奠禮器重要有兩類:一是祭器,二是樂器。祭器包含爵、簠、簋、籩、豆、鐙、铏、篚等長期包養,其位置高于日用器。《禮記·王制》云:“祭器未成,不造燕器。”按應用頻率,可分常規祭器和供器。供器重要為歷代天子御賜,只在年齡釋奠時應用;常規祭器為實用禮器,數量年夜都在數十甚至上百,多為成套應用。道光九年(1829)八月,根據署百戶官張協中造送的《禮器庫禮器清冊》,孔廟各處禮器情況如下:

 

年夜成殿:五尊,長設。五供,長設。籩90件、豆90件(有蓋并衣)、簠22件(有蓋)、簋22件(有蓋)、铏22件(有蓋)、鐙1件(有蓋)、年夜爵34只、銅爵坫22件、毛血碟7件、年夜酒尊并勺3件、小酒尊并勺2件、盥洗2副、洗盆2件、彝斝2副、毛沙池2件、年夜銅燭臺2對、年夜花饌盤7件、噴鼻盒7件、年夜帛匣7甜心花園件、祝版200件(座1件)、圓胙盤1件、火盆1件、年夜圓爐1件并翅、方胙盤1件、剪燭盤并剪1副、年夜酒尊黃袱3件、小酒尊紅袱2件、又舊袱3件、年夜包養價格噴鼻靠7件、小噴鼻靠1件、噴鼻棒7件、铏盤2件。

 

崇圣祠:籩64件、豆64件、簠16件、簋16件、铏14件、爵28只、毛血碟9件、酒罐3件、水罐2件、方爐9件、洗盆2件、彝斝1副、毛沙池1件、木爵坫28件、噴鼻盒9件、帛匣9件、祝版9件、祝版座1件、火盆1件、饌盤9件、圓胙盤1件。

 

啟圣前后殿:籩16件、豆16件、簠4件、簋4件、铏4件、爵8只、毛血碟2件、盥洗2副、洗盆2件、方爐2件、年夜燭臺2對、木爵坫6件、噴鼻盒2件、帛匣2件包養妹、火盆1件、木燭臺2對、方胙盤鉅細2件、圓胙盤1件、祝版200包養軟體件、祝版座1件。

 

寢殿并后土祠:籩12件、豆12件、簠3件、簋4件、铏2件、爵3只、毛血碟1件、盥洗1副、洗盆1件、木爵坫6件、噴鼻盒2件、帛匣2件、圓胙盤1件、花饌盤1件、小圓爐有翅1件、小饌盤1件。

 

東廡:籩112件、豆112件包養網評價、簠28件、簋28件、爵9只、毛血碟3件、盥洗3副、洗盆3件、木爵坫9件、噴鼻盒3件、帛匣3件、饌盤3件。

 

西廡:籩112件、豆112件、簠28件、簋28件、爵9只、毛血碟3件、盥洗3副、洗盆3件、木爵坫9件、噴鼻盒3件、帛匣3件、饌盤3件。

 

闕里孔廟的祭器是一個慢慢豐富完美的過程,并非一成不變。如康熙二十三年(1684)祭奠所用之爵為瓷爵,乾隆十二年(1747)厘正時,所用瓷爵均“依古”更換為銅爵。祭器的陳設也是有講究的,年夜成殿正位,由里到外,順次為爵—鐙铏—簠簋—篚—俎;東側為籩、尊案,西側為豆、祝案、尊案。祭器與祭品的搭配也要相稱,如俎—牲,鐙—太羹,簠—黍稷,簋—稻粱。包養網dcard

 

樂器,重要在祭奠雅樂吹奏時應用,有镈鐘、編鐘、琴、瑟、笛、笙、敔等。根據乾隆四十一年(1776)三月所造樂器清冊,欽頒樂器:編鐘16枚并囊流蘇、編磬16枚并囊流蘇、柷1座并止囊、圉1座并籈囊、瑟4架并囊2個、琴6桌并囊流蘇緞群6副、巢笙6攢并囊流蘇、龍笛6枝并囊流蘇、塤2個并囊流蘇、篪4管并囊3個流蘇全掛、鳳簫2架并囊流蘇、洞簫6枝并囊流蘇,均有箱匣。舊樂器:麾旛2桿、鐘16枚、鐘虡鉅細3副、磬16枚、磬虡鉅細3副、歌笏6枝、楹鼓1面、足鼓1面、懸鼓1面、鏞鐘1口、小鼓4面、鐵鐘4口、柷1座、圉1座、搏拊2掛、鼗鼓2柄、田應鼓1對、琴6張、瑟4架、錫壎2個、旌節2桿、翟36枝、籥36枝、引導聲4攢、笛4枝、簫4枝、提鼓2掛、點頭2副、點笙盤1個并五音石1塊、舊紅袍105身(存88身)、舊綠帶106條(存70條)、舊熱帽106頂(存45頂)、舊涼帽106頂、舊皂靴44雙、新紅絹袍103身、新綠絹帶59條、新獺皮帽109頂、新涼帽104頂、瑟匣4個、琴匣2個、袍服柜2個、冠豎廚1個、簫笛匣1個。

 

祭奠時,樂器陳設于天臺之上,彼此共同,從而吹奏出美好的樂章。當然,這些樂器也只要在國子監孔廟和闕里孔廟才幹齊備,對于處所文廟來說,能夠按時祭奠、足額備辦好祭品和祭器就已經不錯了。

 

樂器的陳設也需依據位次而行。據《孔府檔案》第5117卷記載,乾隆天子第一次幸臨曲阜時,樂器陳設位次如下:楹鼓在東南隅,編鐘在東偏之南,編磬在西偏之南,笛東西各三。次面北,鳳簫、塤、篪,東西各一。次面北,洞簫,東西各三。次面北,瑟,東西各二。次面北,琴,東西各三。次面北,包養平台柷在東北,敔在東南。田鼓,東西各一,在其北,東西面。麾旛在祝之北,西面。節一,東西,導引進止。文舞籥翟三十六,舞列在中道之東西,退則立于樂懸之東西。一次釋奠,需求樂器16種、樂生46人。

 

 

 

孔廟樂器陳設位次

 

二、祭奠禮器的來源

 

闕里孔廟祭奠禮器的來源重要有三:一是朝廷御賜,二是自行購買,三是各地捐贈。最早的御賜禮器見于東漢元和二年(85),漢章帝劉炟過魯祠孔子,留太尊、犧尊、象尊、山尊、雷尊、明水瓶各一。此后歷代均有分歧賞賜,至清代中期達到頂峰。根據《孔府檔案》的記載,清代御賜情況如下。

 

(1)康熙時期。清圣祖玄燁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至闕里親祀孔子,特留黃蓋曲柄傘,以供四時饗祀之用。此后,孔廟釋奠時,有執傘官負責陳設于年夜成殿天臺之上。康熙五十八年(1719),誠親王胤祉、十六阿哥胤祿奏請頒賜闕里新制樂器一份,獲允。赍送樂器由禮部員外郎舒瞻、筆帖式敞亮負責,包含起祝1個并座子1個、刷敔1個并座子1個、鐘16口、磬16口、琴6個、瑟4張、笙6個、簫6支、橫笛6支、篪4個、塤2個、排簫2架。這批樂器于蒲月二十一日至濟南,山東巡撫李樹德率領文武鉅細各員并紳矜、耆老、庶人等出城跪迎,至衙門后,“將樂器掏出,陳設年夜堂包養一個月,與蒼生共相企盼,莫不嘖嘖贊頌”。

 

六月初七日,在兗州府知府金一鳳的陪伴下,御賜新制樂器赍送至曲阜,衍圣公孔毓圻率領合邑官員、紳耆、士庶及合族人等著公服出城跪迎,并安頓在金絲堂,設噴鼻案謝恩。越日,用少牢在孔廟舉行告祭,曰:“……于維圣祖,道集年夜成,樂須年夜備。今荷皇恩,頒發御定新樂,赍送到廟。皇上之重道崇儒,至此而極。廟庭之聲容美善,更蔑以加。謹修禋祀之儀,假爾戰爭之聽。所看神明默佑,綿國祚于無疆。惟期奕葉相傳,報皇仁于未艾。神其如在鑒此,馨噴鼻謹告!”(《孔府檔案》5087-15)

 

隨后,衍圣公孔毓圻上折奏謝,稱:“我皇上勵精圖治,凡事以德為車,以樂為御,萬幾之暇,旁及詩歌,精研律呂。本日頒到年夜樂,難道精力思慮會通貫徹,所以奏之伶倫,八音克諧。”(《孔府檔案》5087-15)乾隆十二年(1747)玄月,為迎接乾隆天子來年春季祭孔,衍圣公府擔心自制樂器“恐尺寸之間未必中律”,遂咨文太常寺,請求頒發楹鼓、搏拊、麾節、羽籥等樂器,以與康熙御賜樂器式樣相稱。

 

(2)雍正時期。雍正七年(1729)閏七月,孔廟年夜修將竣,雍正天子令通政使留保把闕里孔廟所躲供器、祭器的件數、鉅細、式樣詳細繪圖并造具清冊,送戶部交與內務府制造。雍正十年(1732)三月二十四日,由翰林院侍讀學士吳拜、內包養條件務府司庫李之綱由旱路雇覓平易近船前去赍送。自京城至通州,先由內務府負責包裹抬送,然后由通州運河亨衢抵濟寧州,過庭院閘進府河,至兗州府城東10里,處所各官在沿途設彩亭相迎。蒲月二十一日,衍圣公孔廣棨率世襲五經博士、廟庭執事官及宗族人比及船上親迎。二十四日,欽頒祭器在孔廟陳設,并內行禮告祭,以彰盛典。這些御賜祭器均為“仿古制雕刊,燒色光華殘暴,儼同三代法物”(《孔府檔案》4998-03)。又欽頒供器13件,包含琺瑯噴鼻爐1件、琺瑯燭臺2件、琺瑯花瓶2件、琺瑯松竹梅2樹、琺瑯噴鼻盒1個、退光金漆噴鼻幾5件。此中,黃地彩繪纏枝牡丹紋畫琺瑯五供是今朝已知最年夜體量的內府所造琺瑯供器。

 

(3)乾隆時期。乾隆天子自幼深受儒家文明的陶冶,“一言一動,無不奉圣訓為法程”。在包養意思位60年,曾8次到闕里祭奠,且賞賜頗豐。乾隆六年(1741)、十二年(1747)、三十年(1765),先后頒賜闕里孔廟铏16、簠簋各1、籩豆各4、銅爵7、镈鐘2、特磬2。乾隆三十六年(1771)三月初五日,乾隆天子第五次臨幸曲阜,祀孔后,見廟內祭器多為漢時所造,且色澤不古,遂仿太學之例,從內府所躲周朝銅器中挑選10件,頒賜闕里孔廟,并令衍圣公孔昭煥“世守勿替,以副朕則古稱先至意”。初七日,行在禮部向衍圣公府傳達了上諭。四月十四日,衍圣公孔昭煥奏謝稱:“今年三月,仰蒙皇上臨幸闕里,釋奠先師,酹酒林壤,加賜御書扁題,特頒周包養網VIP時禮器,并親詣元圣廟、復圣廟拈噴鼻,遣官祭四賢專祠,盛典輝煌,恩施稠疊。”(《孔府檔案》5135-47)這10件周范銅器為木匠鼎1、亞弓觚1、犧尊1、伯彝1、父乙卣1、蟠夔敦1、寶簠1、夔鳳豆1、貪吃甗1、四足鬲1。此外,還御賜了《御制圖書冊頁》1套。衍圣公府將乾隆天子御賜的“十供”視為無上珍寶,敬謹加入我的最愛,除在年齡丁祭等嚴重祭奠時應用外,平時秘不示人。后為確保平安,又將“十供”轉移包養意思至孔府,由專人負責保管,“遇來賓請看十供,務各警惕收存,高低樓梯,萬勿擁擠,以昭穩重。縱有敦促,亦須鎮靜”(《孔府檔案》8929-1)。

 

孔廟祭奠禮器的備辦重要由百戶廳負責。每逢祭奠,衍圣公府都會令百戶官提早查驗祭奠禮器、樂器及樂舞生袍服靴帽損壞、殘缺情況,以及時進行補綴、增補。數量較年夜時,會派專人赴外埠置辦。乾隆四十一年(1776)八月包養感情初八日,衍圣公府派專差趙瓚、趙發敏前去蘇州府等台灣包養網處制辦孔廟祭器,計發銅85條、計重290.8斤;舊銅器30件,計重125.8斤;龠翟樣1份,祭器式樣匣9個。乾隆六十年(1795)七月,百戶官殷汝為請假還鄉丹徒,令其在還鄉之日就近購造孔廟祭器。道光二十七年(1847)十一月,為籌辦來年春丁,札派百戶官劉永振前去蘇州府辦理祭器。光緒元年(1875)十月,百戶官童先順攜銀1000兩,前去江西景德鎮置辦祭器。為請免厘稅,曾分別咨文兩江總督沈葆楨、總督淮揚等處漕運部堂恩錫、江西巡撫劉坤一,稱:“竊照本爵現擬制備至圣廟五供,并添補籩豆暨府中應用粗細瓷器等件,惟五供、籩豆非往江西景德鎮定燒,難以式用,專委百戶官童先順前去,如式采辦。”(《孔府檔案》5204-2)

 

 

 

乾隆包養行情三十六年(1771)頒賜商周十供咨文

 

孔廟的祭奠活動頻繁,禮器購置和補綴的次數多、價格高。嘉慶十五年(1810)、十六年(1811),根據三品執事官兼林廟舉事孔昭輝造送《孔廟內修補禮器等件報銷清冊》,共使京錢845614文。嘉慶十七年(1812)三月,油畫匠王景山負責修補圣廟樂器,包含楹鼓1座連架、琴桌6張、敔1座、籥笛簫2件、應鼓1架連座、足鼓1架連座、柷1座、麾旛2桿、鐘架1座、年夜立柜1個,共工料京錢42200文。嘉慶十七年(1812)八月,據三品執事官兼舉事總理林廟禮樂事務孔昭輝稟,今年正月初旬日、四月十一日、四月二旬日、七月二十九日,四次收到修補圣廟樂器共京錢509560文,實際應用錢509420文。

 

除御賜、自行購置外,孔廟禮器也有各地捐贈的。同治十三年(1874)蒲月,頭等侍衛技勇巴圖魯陳國瑞捐制各瓷器供奉廟包養app庭。為免去過關厘稅,衍圣公府曾包養網比較分別咨文沿途官廳,稱:“查該職員遠道數千里稟,奉頭等侍衛技勇巴圖魯陳國瑞捐制各瓷祭器,供奉廟包養網比較庭,情出于至誠,不便阻其誠敬之心,自應準如所請,飭令該職員自行裝運來曲,經過各關厘卡,應請援照宗圣廟采辦祭器,免完厘稅各案,驗照放行。”(《孔府檔案》5204-1)

 

三、祭奠禮器的治理

 

闕里孔廟祭奠禮器的治理重要由百戶廳負責,祭器寄存在詩禮堂東側的禮器庫,樂器放在金絲堂西側的樂器庫,各9間。守庫的正身負責日常的治理,并造具清冊,每次有人員變動時,要依據清冊進行逐項移交。嘉慶十一年(1806)三月,守庫正身朱廷桂接辦禮器庫,在查驗后,對錯訛缺乏之處及時上報百戶官王兆晉,王兆晉又讓其出具甘結并上報衍圣公府。嘉慶十三年(1808)三月,百戶官趙士昂曾造送《孔廟樹株殘缺祭器清冊》,此中祭器破壞數目:籩262件、豆3件、簠2件、簋2件、铏1件、銅方爐5件、尊勺6件、舊爵8只、燎爐3件、圣澤書院爵5只、木器并尊袱桌圍、白㭱6件、祝版座3件、噴鼻盒24件、桌圍20件、尊袱18件、高照皮15對、門燈9對、平案桌7張、罍案桌7張、尊案桌6張、紅氈俱無。道光時期,為加強對孔廟祭器的治理,禮器庫的正身在收到祭器及器具時,不僅要造送清冊,還要具領狀。道光二十四年(1844)玄月,衍圣公府新造40張祭桌,正身宋文富收到后,具領狀:“丁子酉,今于與領狀事。依奉領到新造祭桌四十張收存,不敢私行借用。倘有私借情弊查出,身等愿甘定罪。所具領狀是實。”(《孔府檔案》5203-4)

 

《禮記·曲禮下》:“正人雖包養軟體貧,不粥祭器。”曲阜孔廟的祭奠活動因有朝廷資金的支撐,祭奠禮器的備用尚充分,但因處所資金困難,加之一些突發情況,除自用外,亦有外借的情況。乾隆四十二年(1777)七月,百戶官姜玉櫆鑒于庫存祭器損包養女人壞的情況,曾向衍圣公府稟稱:“切照庫存祭器除外,多前明舊鑄,承用到今,歷豐年所,向無損壞。乃近年日包養一個月見殘缺,上年查出損壞者至百數十件之多。推尋其故,緣昔年祭器謹躲庫中,從無通融之處。近二十年來,曲阜縣年齡借用,卑職雖嚴飭庫役謹慎辦理,收發之時必細加檢點,但非當面損壞,伊等亦難于指稟。”(《孔府檔案》5202-11)為此,衍圣公府將銅爵21只、爵坫7件、鐙1件、铏2件、簠2件、簋2件、籩80件、豆80件等鉅細器物194件移交曲阜縣,以長期包養備年齡祭奠之用。乾隆四十五年(1780)仲春,乾隆天子南巡,為準備一切沿途應行遣官致祭一事,鄒城縣也曾向衍圣公府借用祭器,用于備辦述圣廟祭奠。后因乾隆天子已南下,未再遣官致祭,鄒城縣遂把借往的籩12件、豆12件、簠3件、簋3件、铏1件、爵7只等50件祭器歸還衍圣公府。

 

禮器治理雖嚴,但因數量年夜、應用頻率高,加之典守看護不嚴,清代后期經常發生禮器掉竊的現象。乾隆三十年(1765)十月十一晝夜間,康熙天子御賜的1套中和樂器,被賊竊往1具夾鐘,經衍圣公孔昭煥全力搜尋,于十九日在鄒縣泰來典起獲原鐘1具,竊賊張顯四被曲阜縣衙抓獲。經驗查,鐘身周圍俱殘損,難以施懸。因該鐘為內府所造,宮律攸關,外間不克不及仿鑄,衍圣公府不得不上奏朝廷,哀求皇上開恩,并敕樂部按式鑄造。乾隆三十年(1765)十仲春二十七日奉旨,衍圣公孔昭煥“免其包養網單次議處,余著該部議奏”。乾隆三十二年(1767)蒲月,夾鐘從頭鑄造完成,由衍圣公派專員赴京祗領,以備應用。包養故事“其鑄造所用銅斤,即將殘損夾鐘毀用,無須另行取用。……金兩按鐘體尺寸,按例核用赤金一兩三錢九分六厘。”(《孔府檔案》5206-13)這次鑄造的新夾鐘,工價、赤金價、工料價合銀71.952兩,由廣儲司墊付。同治三年(1864)四月初一日,司樂鉉金鏞為防偷盜,令門斗輪班值宿。光緒三十包養犯法嗎年(1904)四月二十八日,禮器庫因年夜風被椿樹砸中,正身蔣杏源前去驗看,發現祭器丟掉123件,后練丁楚士魁在東南門麥地查獲鐙蓋24件,在正南門外城河內查獲簠豆蓋24件,剩余75件不翼而飛。

 

小結

 

綜上所述,闕里孔廟的祭奠禮用具有數量豐富、規制齊全、仿古雕鏤、治理嚴格等特點。這些禮器既是獻祭者對孔子誠敬之心的表達,也是清廷尊孔崇儒和祭奠禮儀發展的見證。所謂禮明樂備,昭亂世之華章是也。

 

作者簡介:

 

 

 

魯鳳,孔子博物館副研討館員,重要從事孔府檔案及孔氏家族文明的研討,發表學術論文8篇,出書《孔林歷史文明研討》(合著)一部。

 

責任編輯:近復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