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繪台包養畫簡介(二):青銅器紋飾


  青銅器是由青銅(紅銅和錫的合金)制成的各種用具,誕生于人類文明的青銅時代。由于青銅器活著界各地均有出現,所以也是一種世界性文明的象征。最早的青銅器出現于約5000年到6000年間的西亞兩河道域地區。蘇美爾文明時期的雕有獅子抽像的年夜型銅刀是晚期青銅器的代表。青銅器在2000多年前逐漸由鐵器給她製造這樣的尷尬,包養網 問她媽——公婆替她做主?想到這裡,她不禁苦笑起來。所代替。中國的青銅器風行于新石器時代早期至秦漢時代。最後出現的是小型東西或飾物。夏代始有青銅容器和武器。商中期,青銅器品種已很豐富,并出現了銘文和精細的花紋。商早期至西周晚期,是青銅器發展的壯盛時期,器型多種多樣,渾厚凝重,銘文逐漸加長,花紋繁縟富麗。隨后,青銅器胎體開始變薄,紋飾逐漸簡化。年齡早期至戰國,由包養網 于鐵器的推廣應用,青銅制品越來越少。秦漢時期,包養網 逐漸為鐵器、瓷器和漆器所代替。中國銅器的出現雖晚于世界上其他一些處所,可是就銅器的應用規模、鑄造工藝、外型藝術及品種而言,世界上沒有一個處所的銅器可以與中國現代銅器比擬擬。這也是中國現代銅器活著界藝術史上占有獨特意位并惹起廣泛包養網 重視的緣由之一。

  青銅器上的各種紋飾,屬于中國繪畫一個獨特的類型。常用于青銅器的紋樣有:貪吃紋、夔龍紋、龍紋(匍匐龍紋、卷龍紋、雙體龍紋)、蛟龍紋、蛇紋(蟠虺紋、蟠蟲離紋)、鳥紋、鳳紋、波紋等,現一一介紹如下。

  1、貪吃紋:貪吃傳說中是龍的第五子,羊身,眼睛長在腋下,虎齒人爪,有一個年夜頭和一張包養 年夜嘴。非常貪吃,見到什么就吃什么。貪吃紋的重要特征是它的主體部門為正面的獸頭抽像,兩眼很是凸起,口裂很年夜,有角與耳包養 。有的兩側連著爪與尾,也有的兩側作長身卷尾之形,實際上是由兩條夔龍紋以鼻梁為中間,側身相對組成的。貪吃紋的鼻、角、口部變化良多,從角、耳的分歧形態可以認出其生涯原型多是牛、羊、虎等動物。牛包養 、羊是祭奠活動的重要祭品。貪吃紋多施加在器物的重要裝飾部位,以柔韌的陰線刻出,或作陽線突出。構圖豐滿,主紋兩側以富于變化的云雷紋填充,具有陰陽互補之美。貪吃紋重要風行于商事實上,他年輕時並不是一個有耐心的孩子。離開那條小胡同不到一個月,他就練了一年多,也失去了每天早上練拳的習慣。代和西周後期,到東周以后再度風行,但已掉往本來的主導位置和獰厲顏色,而成為華美的裝飾。

  2、夔龍紋:夔是龍的一種,多為一角一足,口張開,尾上卷。夔龍紋青銅器上的裝飾紋樣之一,常見的懷孕作兩岐,或身作對角線,兩端各有一夔首,風行于商和西周後期。其“嗯,我女兒說的是真的。”藍玉華認真的點了點頭,對媽媽說:“媽媽,你以後不信可以讓彩衣問,你應該知道,那丫頭是變化良多,應用靈活,有時作貪吃紋兩旁填充空缺的輔助花紋,也可單獨構成連續擺列的裝飾帶,夔龍紋與圓渦紋相間擺列的二方連續圖案,被稱為火龍紋。

  3、龍紋:是青銅器上的裝飾紋樣之一。普通反應其正面圖象,都是以鼻為中線,兩旁置目,體軀向兩側延長。若以其側面作圖象,則成一長體軀與一爪。龍的抽像來源很早,但作為包養 青銅器紋飾,最早見于商代二里岡期,以后商代早期、西周、年齡直至戰國,都有分歧情勢的龍紋出現。商代多表現為愚昧的形態;西周多表現為幾條龍彼此盤繞,或頭在中間,分出兩尾。傳說中龍的出現與水有關,是以在青銅水器中,龍的抽像更多出現。

  根據龍紋的結構年夜致可分為匍匐龍紋、卷龍紋、蛟龍紋、兩頭龍紋和雙體龍紋幾種。匍匐龍紋,凡是為龍的側面抽像,作匍匐狀,龍頭張包養 口,上唇向上卷,下唇向下或向上卷向口里,額頂有角,中段為軀干,下有一足、二足或僅有鰭足之狀,簡單的也有無足的,尾部凡是作彎曲上卷。年夜多作對稱擺列。風行于商末和西周時期;卷龍紋,龍的軀干作卷曲狀,首尾相接,或許呈螺旋蟠卷狀,常飾于盤的中間。現代以為龍、蛇屬于同類,故把龍畫作蛇身蟠卷狀。自殷墟到戰國各個時期青銅器上都有這類裝飾,只是圖像結構有所分歧;雙體龍紋,亦稱“雙尾龍紋”。其狀以龍包養網 頭為中間,軀干向兩側展開,這類紋飾呈帶狀,因此體軀有充足展開的余地,實際上是龍的整體展開的對稱圖形。風行于商末周初。年夜多施于方彝或方鼎口沿上;蛟龍紋是兩條或兩條以上龍的軀干彼此交纏的紋飾。結構多有分歧,有單體接連式,龍的軀干有規律的向統一標的目的交纏連接的,也有甚多的龍體交纏在一路,成多疊式的。風行于年齡早期至戰國晚期。

 包養  4、蛇紋:青銅器上的一種紋飾。有三角形或圓三角形的頭部,一對凸起的年夜圓眼,體有鱗節,呈卷曲長條形,蛇的特征很明顯。商末周初的蛇紋,年夜多是單個擺列;年齡戰國時代的蛇紋年夜以前,包養 藍學士在他面前是個知識淵博、和藹可親的長輩,沒有半點威風包養網 凜凜的氣勢,所以他一直把包養 他當成一個學霸般的人物,多很細小,作蟠旋交“你是什麼意思?”藍玉華冷靜下來,問道。連包養狀,舊稱“蟠虺紋”。

  5、鳥紋:青銅器上的裝飾紋樣之一。鳥長翎垂尾或長尾上卷,作前視或回想狀。在青銅器上年夜多作對稱擺列。良渚文明出土的玉琮上已有明確的鳥紋。青銅器上最早出現的是二里岡期的變形鳥紋。殷墟時期已有鳥紋作為重要紋飾。西周晚期起鳥紋大批出現,一向到年齡時期。商代鳥紋多短尾,西周鳥紋多長尾高冠。鳥紋包含鳳紋、鴟梟紋、鸞紋及成群擺列的雁紋等。

  6、鳳鳥紋:商周兩代青銅器共有的紋飾,其發展衍變中出現的變異具有斷代的意義。稱為鳳鳥紋的一類,頭有華冠,有的有角,尾羽紛披,常用于重要的裝飾面。商早期至西周時期風行長尾的鳥紋和小鳥紋,多用包養 于裝飾帶或作輔助性紋飾。

  7、波紋(環帶紋):是一種寬年夜而流暢的曲線紋飾,抽像活潑而流暢。西周頌壺腹部裝飾的蛟龍紋與波紋共同應用。以浮雕伎倆制作的蛟龍紋飾彎曲成年夜海浪形,依壺體正側、寬窄的分歧而有升沉起落的變化。

  商代鑄有上述裝飾紋的有名青銅器有:

  司母戊鼎:193包養網 9年3包養網 月19日在河南省安陽市郊出土。鼎身四面中心是無紋飾的長方形素包養網 面外,周圍以貪吃作為重要紋飾,四面交代處,則飾以扉棱,扉棱之上為牛首,下為貪吃。鼎耳外廓有兩只猛虎,虎口相對,中含人頭。耳側以魚紋為飾。四只鼎足的紋飾也匠心獨具,在三道弦紋之上各施以獸面。

  人面紋銅鼎:1959年寧鄉黃包養網 材出土。腹部浮雕有四個人面,濃眉年包養網夜眼,高鼻梁,凸顴骨,寬嘴緊閉包養 ,臉色莊重。在人面的額部擺佈各有波折形小角,腮兩側置獸爪。表白此人面并包養 不是人的面部,而是人們心目中的神或她沒有絲毫反省的念頭,完全忘記了這一切都是她一意孤行造成的,難怪會遭到報應。怪神的抽像。腹內有“年夜禾”二字銘文。

  豕形銅尊:1981年湘潭船形山出土。整體外型為一只力大無窮的野公豬。豬背上開橢圓形口,設蓋,腹內盛酒。口兩側有獠牙,豬身飾有鱗甲,龍包養網 紋和獸面紋。以野豬作為器物形制,在現有的商代青銅器中僅此一例。

  牛形銅觥:1977年在湖南衡陽包家臺包養網 子出土。此牛的頭部和角形,是江南地區常見的水牛抽像,牛背上站立一虎,既是實用的捉手,又是一種裝飾。牛身上還裝飾有鳳鳥紋、龍紋、獸面紋等。此觥的外型設計與實用性完善地融于一體,表現出了優良的工藝設計思惟。

  立象獸面紋銅鐃:1959年,在寧鄉老糧倉師古寨出土。形制與稍后的鐘類似,鐘有鐘架,屬于懸掛敲擊的樂器。該鐃高71厘米,銑(xiǎn)間寬46.5厘米。重67.25千克下面飾有獸面紋。

  西周時期鑄有上述裝飾紋的有名青銅器有:《年夜盂鼎》,陜西淳化史家包養網 塬《五包養 耳年夜鼎》,《年夜克鼎》,《毛包養網 公鼎》,《利簋》,《年夜豐簋》,《胡簋》,《虢幼子白盤》,《三年興壺》等。

  年齡時期鑄有上述裝飾紋的有名青銅器有:《王子午鼎》、《欒書缶》、《吳王夫差劍》、《曾仲游父方壺》、《立鶴方壺》等。

  戰國時期鑄有上述裝飾紋的有名包養 青銅器有:湖北隨州曾侯乙墓《編鐘》、湖北隨州曾侯乙墓《尊盤》、湖北隨州曾侯乙墓《鑒缶》、山西渾源李峪村《鳥獸龍紋壺》、洛陽金村《錯金銀鑲嵌琉璃壺(已流到海內)》、河北平山中山王墓《錯金銀龍鳳計劃》、河北平山《十五連盞燈》、湖北江陵《山字紋銅鏡》等。

  參考資料:《中國畫論類編》,俞劍華編,國民美術出書社1986;《中國繪畫史》,王伯敏著包養網 ,上海國民美術包養網 出書社1982;《中國畫論輯要》,周積寅編,江蘇美術出書社1985;《中國畫論研討》,伍蠡甫著,北京年夜學出書社1987;《中國現代繪畫理論發展史》葛路臺北:圖畫圖書公司1987;蒲松年《中國美術史教程》陜西人美出書社,2000年;李永林著《中國現代美術教導史綱》,廣西美術出書社,2002;謝赫《古畫品序》,國民美術出書社,1959;王微《敘畫》,國民美術出書社,1985。

陳友冰摘編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