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胡錦武 程迪)通過兩縣間的水權交易有講座效盤活水資源,擁有更大用水權的縣城僅引進的一家礦泉水企業年繳稅額就過億元;對招商引資項目設立“生態門檻”,通過嚴控“兩高”項目引入,全省空氣質量同比改善幅度位居全國第一;從“廢棄礦山”到“綠水青山”到“網紅景區”的華麗蛻變,在江西各地上演……一個個綠色蝶變的背后是生態底色的厚植。
2014年,國家六部委批復《江西省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江西成為首批全境列入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的省份之一。10年來,江西以“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的扎實成效,推動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大幅改善,江西生態環境質量繼續保持中部領先、穩居全國前列,好山好水釋放出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能。
水清:一汪“活水”變現增值
每年在鄱陽湖棲息的水鳥多達60余萬只,珍稀候鳥超過60種;鄱陽湖水域還首次發現“國寶”翻石鷸,一次性發現近百條洄游的刀魚群……在有著“千河歸鄱湖,鄱湖入長江”之稱的江西,這些珍稀物種的回歸,恰是江西水生態環境改善的直觀展現。
江西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余正琨表示,近年來,江西堅持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三水統籌”,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為重點,陸續實施水環境保護的創新舉措:
治水——位于贛江水系錦江支流的三十把水庫是江西宜春市萬載縣中心城區的關鍵飲用水源地,2016年之前曾因私人承包養魚導致水質受到嚴重影響。萬載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黎俊昌說,2016年起,萬載縣對全縣范圍內所有未退出養殖承包的水庫全部解除養殖承包合同,并采用生態修復措施對水庫進行了系統治理。為確保飲用水供水安全,萬載縣2017年投入3.4億元啟動三十把水庫飲用水源地建設。2023年以來監測數據顯示,三十把水庫水質達標率100%,日供水穩定7萬噸以上,成為居民舌尖上的“放心水”。
近年來,江西省謀劃235個重點流共享空間域規劃項目,不斷提升流域系統治理能力;完成162個縣級及以上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不斷提高飲用水水源地監管水平;訪談完成75座工業和108個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完成3114個入河排污口整治,出動3000余人次完成1431次預警處置,不斷提升水環境安全。
管水——走進江西萍鄉市蓮花縣,只見在智慧環保綜合監管平臺上,通過實時監測、遠程指揮、精準守護,建成重點污染源企業在線數據監控點7個,全縣重點污染源企業在線監控數據一目了然;在吉安市永豐縣,當地通過加強環保監管,將縣級污染源在線監控平臺與省市在線監控平臺聯網,打造智慧監測“千里眼”……
江西省生態環境廳水生態環境處處長董良云說,近年來,全省上下游縣市區流域補償率先實現全覆蓋,獎補資金3.32億元;推進“互聯網+”智能化監管模式,在鄱陽湖湖區斷面及重點入湖排污口安裝自動監測微站和高空瞭望設備;在化工園區逐步開展明管化建設,將污水管網由“地埋式”轉為“地上管廊式”。
監測數據顯示,2023年,私密空間全省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97%,同比上升0.8個百分點,高出全國平均水平7.6個百分點,創歷史最好水平;國考河流斷面全面達到優良水質,長江干流10個斷面連續6年、贛江干流33個斷面連續3年保持Ⅱ類水質;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100%1對1教學。
用水——去年12月,一場特殊的水權交易發生在江西宜豐縣、萬載縣之間。萬載縣以每年每立方米0.24元的交易價格,向宜豐縣轉讓63萬立方米每年的區域水權,這也是江西省首例地下水區域水權交易案例。宜春市宜豐縣生態環境局局長冷發平說,近年來全縣礦泉水產業發展迅猛,用水需求增加,由于地下水指標有限,經濟發展受限。為解決“指標性缺水”問題,宜豐縣向同處錦江流域、擁有富余指標的萬載縣申請水權交易,萬載縣因此每年可獲得15.12萬元水權轉讓收入。“通過有效盤家教場地活水資源,擁有更大用水權的宜豐縣僅引進的一家礦泉水企業年繳稅額就過億元。”冷發平說。
數據顯示,2023年江西省累計完成水權交易253宗,交易水量總計1億立方米,交易宗數位居長江流域各省區市前列。
天藍:“生態門檻”守護綠色GDP
走進江西省生態環境廳大氣污染防治作戰指揮部,只見智能屏幕上實時顯示全省11個設區市的空氣質量數據和大氣主要污染物指標變化情況。通過精準分析調度,江西形成了一套科學完備的大氣污染現代化治理體系,確保常態化管控和應急應對有力有序。
江西省生態環境廳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處副處長黃繼輝表示,江西在抓好督察整改的過程中,注重指導和幫助地方統籌好發展和保護的關系,實現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多贏。2023年以來,全省持續開展工業企業“減排年”活動,協同推動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源頭減排和末端整治,全省累計完成95個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項目,總投資額84億元;各地排查整治水泥、焦化、有色冶煉等企業6000余家;新增193個減排項目,實現氮氧化物減排量7800噸,揮發性有機物減排量2200噸。
與此同時,近年來,江西各地通過設定招商引資“生態門檻”,實行項目立項聯審制度,對企業關心的排放指標、環評審批、項目選址等,加強前期介入指導,嚴控“兩高”項目引入。
謀發展,更謀持續發展;要增長,更要綠色增長。
位于蓮花縣的江西勝龍牛業集團有限公司內,來自江西農業大學的博士團隊正研究如何變廢為寶,加大稻草秸稈收儲開發利用。勝龍集團江西基地總經理李戈平說,在當地政府支持下,企業聯合江西農大成立蓮花縣首個肉牛博士工作站,建成可年產25萬噸全混合日糧的草料加工中心,通過青貯池堆積生物發酵,將秸稈粉碎加工成易于保存、營養價值高的肉牛飼料,實現了“全循環、零污染”的資源化有效利用。
在江西南昌市灣里管理局,大山深處的鄉鎮依靠“賣涼風”,僅2023年就接待游客2022.12萬人次,新增村民參與經營服務性崗位近千個、帶動農副產品銷售額超7000萬元,村集體平均年增收超30%。
發展新動能正是得益于“好空氣”個人空間的溢出效能。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江西全省環境空氣質量連續6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2023年全省優良天數比率為96.8%,再創歷史新高,同比改善幅度全國第一。全省11個設區市環境空氣質量連續兩年全部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優良天數比率和PM2.5平均濃度兩項指標穩居中部六省第一。
地綠:生態修復變身“致富金山”
入夏時節,江西省贛州市章貢區沙石鎮龍埠村,山清水秀,村容整潔,產業興旺,呈現一幅秀麗的田園風光畫卷。挖溝、護坡、綠化……當地修復礦山生態,進行水土流失治理,昔日荒山禿嶺如今郁郁蔥蔥。
翡源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薛俊是當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的受益者,他說:“經過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現在園區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前來采摘、垂釣的游客絡繹不絕,去年我們營業收入達到200多萬元。”
不只是贛州市章貢區,一場場力度空前的生態修復行動在江西全域開展:動態監測結果顯示,全省水土流失面積由20世紀80年代末最嚴重時的4.62萬平方公里減少到2023年的2.28萬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積占全省國土面積的比例由27.7%下降到13.64%,2023年水土保持率達86.36%;全省完成7669座廢棄礦山生1對1教學態修復,修復面積43.86萬畝,已完成總面積的83.65%……
江西省生態環境廳土壤生態環境處處長張英劍說,2023年江西動態更新全省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加強耕地土壤污染源頭協同防控,累計支持1.74億元中央土壤污染防治專項資金用于耕地周邊涉重金屬歷史遺留礦渣治理項目,努力保障人民群眾“吃得放心”。
走進江西宜春市宜豐縣平溪村,只見村民們在房前屋后、古巷步道、露營地精心種下不同品種的玫瑰花枝。當地引進云南團隊打造玫瑰小鎮,種植了40余個品種的近6萬株玫瑰。在宜豐縣鼎益商業運營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志榮看來,宜豐的土壤和氣候特別適合玫瑰生長,花瓣也相較云南基地的玫瑰更厚。“預計今年游客量將比去年增加3倍。通過花卉種植、玫瑰酒制作等項目,我們還帶動30多戶村民增收。”李志榮說。
在上饒市萬年縣上坊鄉灣里村,當地通過引進社會資本改造260余畝廢棄養豬場,拆除滿目瘡痍的舊廠房,平整雜草叢生的土地,發展100余畝雷竹、80余畝柑橘、20畝水產養殖等經濟產業,帶動周邊40多戶村民就業增收。
越來越多的地方發揮地綠優勢,打造出一座座“致富金山”。同時,江西各地干部也清醒地認識到,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依舊任重道遠,建設“美麗江西”、實現綠色發展,離不開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的不斷完善。
2020年,江西省生態環境廳制定構建保護大格局、加大督政力度、堅持精準治污、推行“三線一單”制度等20條措施,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助推江西高質量跨越式發展;2023年,江西省生態環境廳聯合省公安廳出臺了《江西省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與刑事犯罪偵查工作銜接實施辦法》,加強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與刑事犯罪偵查工作銜接……
“江西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道路,不斷筑牢綠色屏障,從‘生態佳’邁向‘生態+’。”余正琨表示,在一系列舉措的強力推動下,江西發展的“含綠量”和生態“含金量”得到同步提升,為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能、塑造了新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