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中国经济问答|促进青年就业,怎样打开新空间?——两会中国经济问答之六_查包養經驗中国网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 题:促进青年就业,怎样打开新空间?——两会中国经济问答之六

新华社记者姜琳、黄垚

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关乎千家万户,也是全国两会上热议的焦点问题。去年以来,青年调查失业率引发关注,一些外媒和外国机构也借机唱衰中国经济。

如何看待当前青年面临的就业压力?人工智能等快速发展会否影响青年就业?职业发展有何新动向?全国两会期间,记者采访了多位代表委员和专家。

如何正确看待青年就业压力?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上半年,16至24岁城镇青年调查失业率持续走高,由此引发一些担忧。部分外媒抛出了“倒闭潮”“失业潮”论调。

青年就业问题是否如一些外媒所言在“持续恶化”?

“以高校毕业生为代表的青年初次进入市场找工作,有一个工作搜寻与空缺职位的匹配过程。”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说,每到毕业季,年轻人集中进入劳动力市场,青年失业率都会有所上升。随着工作陆续确定,青年失业率一般会在7月左右达到顶峰后逐步回落。

那么,当前青年就业形势究竟如何?

不可否认,就业存在压力是中国的现实国情。

“预计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170万人,要强化促进青年就业政策举措,优化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政府工作报告直面问题,亮出国家化解青年就业问题的决心和信心。

“2024年新成长劳动力规模仍然较大”“2024年经济运行风险挑战增多、重点人群就业压力较大”,计划报告点明设置今年就业预期的基本动因。城镇新增就业规模从去年“1200万人左右”调整为今年“1200万人以上”,传递出更大力度稳就业、惠民生的积极信号。

“随着经济回稳向好,当前就业形势总体改善,但部分行业以及中小微企业经营仍面临不少困难,求职的年轻人数量继续增加,使得就业竞争更加激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莫荣分析。

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后,企业招聘持续向好,但招聘岗位数量还没有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过去吸纳毕业生最多的互联网、房地产、教培行业,招聘需求恢复依然较慢。

“毕业生找工作时求优求稳,用人单位也提高了招聘门槛,这就导致部分青年‘就业难’与部分岗位‘招聘难’并存的现象更加凸显。”莫荣委员表示。

帮助青年就业,各级党委政府都做了什么?

积极拓宽就业渠道——持续强化企业就业主渠道作用,对企业招收毕业生的,给予吸纳就业补贴、扩岗补助、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稳定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招聘规模,引导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持续优化就业服务——打造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品牌,持续开展大中城市联合招聘、百日千万招聘、民营企业招聘月等活动,为青年提供针对性的就业岗位。

强化困难群体帮扶——对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家庭等的困难毕业生,离校前发放求职创业补贴;离校后提供“一人一策”包養帮扶,优先提供岗位信息……

去年以来,各地各有关部门把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作为稳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有力有效政策弥补市场不足,全力以赴确保就业形势稳定。

今年计划报告进一步提出“完善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实施好促进青年就业三年行动”“优化机关事业单位、国企等政策性岗位招聘(录)安排”等一系列针对性举措。

“期待政策给青年就业带来更多利好。”广东海洋大学2023届本科毕业生唐锦涛告诉记者,去年一直没找到合适工作,今年春节后参加了政府举办的多场招聘会,社区也不断推荐岗位。自己逐渐增强信心,10天前成功入职了一家新能源科技公司。

“挑战是客观存在的,但要看到,确保就业大盘稳,出现了很多积极因素。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对就业的带动力,集成政策对就业的牵引力,将为稳定就业大盘特别是保障青年就业提供强力支撑。”莫荣委员说。

数字化、智能化会否影响青年就业?

近年来,随着技术迭代和产业升级加速,包養无人工厂建设和人工智能应用加快推进,一些人关心,这是否会带来大规模失业?

“无论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崛起,还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都带来企业人才结构的深刻调整。在部分岗位被替代的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就业新机会。而这种变化总体对高校毕业生更有利,因为其数字化的特点使得用人单位更加青睐熟悉互联网、综合素质高的求职者。”智联招聘执行副总裁李强表示。

重庆一家制造业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转向智能制造后,确实减少了一线普工数量,但同时又产生了供应链管理、精密模具制造成型等数百个新岗位,对人员素质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亟待补充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才。

“在劳动年龄人口下降、劳动力供给趋紧、人工成本上升的背景下,用机器替代流水线上的简单重复劳动是大趋势。”曾湘泉说。

在全国人大代表、天津理工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王劲松看来,新一代求职者更加注重职业发展、工作条件和自我价值实现。关键是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创造更多适合大学生的智力型、技术技能型岗位。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的首位,并提出“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等一系列新举措。

计划报告提出,实施先进制造业促就业行动,拓宽就业增长点。

“一大批新岗位、新职业将加快涌现,为广大青年提供更多职业新选择、发展新空间。”王劲松代表说。

也有人担心,现在的年轻人是否愿意到制造业就业。

记者了解到,一些变化已经悄然发生。不少毕业生将眼光更多投向前沿领域和高科技行业。部分制造业企业收到毕业生简历数量明显增加,一些先进制造业企业更是成了就业市场的“香饽饽”。

这两年,电动汽车、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一批新兴产业崭露头角,可观的薪资待遇和职业前景,大大增强了其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智能制造、电子信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成为就业“新风口”。

青年就业能力如何提高?

转型升级产生了岗位新供给,同时也对劳动者技能提出了新需求。二者不匹配的矛盾如何化解?

“适应先进制造、现代服务、养老照护等领域人才需求,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支持力度,加快促进产训结合,开展百万青年职业技能培训”……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报告提出一揽子新举措。

“加快调整高校学科专业布局结构,促进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与人才实际需求更加匹配包養網”“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计划报告中的新安排,释放了人才培养的新信号。

四川九洲元亨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人资专员李静告诉记者,公司在成都招聘视频拍摄剪辑、新媒体运营等多个岗位,大多只要求大专学历,月薪最高到1万元。“看起来门槛不高、待遇也不错,但这些岗位需要很强的专业能力。有很多毕业生投来简历,但符合条件的不多。”

“为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我们学校从2020年开始,重点针对就业难度相对较大专业进行调整优化,将95个专业压减到了75个;同时结合本校优势学科和办学特色改进了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增加包養網排名了实践环节。”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农业大学校长吴德介绍。

“能明显感觉到毕业生就业面更宽、适应力更强,去向落实率从2020年的87.2%提高到了2023年的90.5%,2024年预计可以达到疫情前的水平。”吴德代表说。

压力之下,青年自身如何调整?

在一些外媒关于中国青年就业的报道中,“躺平”“摆烂”成为高频词,有外媒称“全职子女成为趋势”,甚至称中国有1600万城市青年选择“家里蹲”。

“‘躺平’‘摆烂’不是对我们青年一代的真实描述。无论考研还是找工作,大家都很努力,都想早点‘上岸’。我和宿舍同学一起求职时,大家每天都互相交流招聘信息、面试技巧。”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2024届本科毕业生张翱聪说。

我国已有超2.18亿人具有大学学历,每年毕业生规模已超千万人。在如此庞大的就业群体里,出现缓就业、慢就业的情况不难理解。关键是不能以偏概全,而要准确把握青年群体就业整体状况,辨明整体和局部,分清主流和支流。

无论是政府部门的统计数据,还是代表委员的一线调研,抑或是记者的采访观察都显示,绝大部分年轻人正在积极寻求机会、想办法实现自身价值。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年轻人的观念总体更加开放,求职路径也更为多元。

越来越多大学生积极调整发展路径,选择主动对接职场所需,脚踏实地提升能力:招聘会上,一些低年级大学生来提前“热身”或寻找实习岗位;培训机构中,自己花钱来学技能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下班后,到夜校培训“充电”成为年轻人潮流……

“相对于产业和技术的快速变化,人的变化是一种渐进式变量。但是一旦激发,就会产生巨大力量。”莫荣委员说。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